“通車了!通車了!”5月15日,長陽鴨子口鄉巴山村四組張家灣,長2.5公里、寬3.5米的盤山公路上,小汽車一路奔馳而過。
這是張家灣50多戶村民的心愿。為了這個心愿,七旬老人曾祥燈帶領鄉親們,自費將家門口的毛坯路,修建成標準的農村公路,也給鄉村帶來了新的希望。
對于曾祥燈來說,貧窮、閉塞和崎嶇是他早年間對家鄉的全部記憶。困頓于深山迫使他很早就外出打拼。2019年,年事已高的曾祥燈回到家鄉,有了一些積蓄的他熱心村里各項公益事業。但曾祥燈最大的心愿,還是拓寬家門口的路。
原來,曾祥燈家門口的這段羊腸小道,是連通火燒坪鄉溜沙口村的必經之路,以前路面顛簸,僅能容一輛摩托車出行。
今年3月,已是古稀老人的曾祥燈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,“修路!”。他拿出7萬多元,這對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來說,相當于半輩子的積蓄,但對曾祥燈來說,更是對故土鄉情的守護。
曾祥燈要修路的消息不脛而走,有質疑、有擔憂,但更多的是敬佩和支持。
“曾老這么大年紀還心系家鄉發展,我們這些在外的游子也要出份力!”在外創業的巴山村人李林云深受觸動,主動聯系曾祥燈,出資4萬元支持修路。
周邊群眾聽說曾祥燈要修路,紛紛表示愿意投工投勞,在曾祥燈的感染下,有的幫忙策劃修路方案,有的提供生活物資,有的拿著鋤頭跟著上山……群策群力之下,僅僅3個月,原來狹窄顛簸的土路變成了寬闊平整的大路,老“愚公”曾祥燈心里也樂開了花。
有了路,張家灣的致富之門也漸漸打開。村委會、駐村工作隊與曾祥燈一起商量,決定因地制宜,動員當地群眾發展高山蔬菜,不少村民深受鼓舞,發展蔬菜產業熱情空前高漲!
“如今路修好了,搭上火燒坪高山蔬菜的順風車,當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可增長4000余元。”巴山村黨支部書記劉定宜介紹說。(通訊員 李胤 覃雪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