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28日,市委副書記、市長、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馬澤江檢查防汛工作并巡查長江宜昌段。他強調,要按照流域綜合治理要求,周密部署、嚴陣以待,扎實開展防汛備汛,堅決守住水安全、水環境安全底線,確保江河湖庫安瀾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
在宜都市紅花套長江江畔,馬澤江詢問實時水位流量,了解天氣變化趨勢,實地檢查長江生態修復節點項目進展。經一年半建設,該項目加固堤防、美化岸線,在提高洪水防御能力的同時,也為周邊居民提供了一處親近江水的好去處。馬澤江指出,當前正值主汛期,防汛是“天大的事”。要立足防大汛、搶大險、救大災,嚴格落實防汛責任制和河湖長制,及時徹底排查整改江河湖庫和支流水域風險隱患,以萬全之策保障安全度汛。
高壩洲水利樞紐位于清江最下游,與上游隔河巖、水布埡梯級水庫聯動調節,可有效抵御洪水侵襲。在大壩壩頂,馬澤江詢問水庫庫容、設備檢修、發電量等情況,要求精準研判水情雨情,備足應急物資,強化值班值守,做到有備無患。要守土負責、守土盡責,加強流域監測預警,嚴防“坨子雨”引發山洪、泥石流等地質災害。
為滿足宜都城區向西拓展的防汛需要,紅湖泵站正加緊改造,把設計排水流量從每秒5立方米增加到34立方米。馬澤江強調,防汛不僅要防江河,也要防城區內澇,要采取工程措施,提高易澇點排水能力,更大力度建設海綿城市、韌性城市。
臨近漁洋河入江口,漁洋河橋壩一體項目雛形已顯,建成后將對完善宜都城市功能、提升區域水環境和水景觀起到積極作用。馬澤江要求,要在安全環保前提下,抓緊建設、盡快投用,更好發揮完善交通網絡、科學配置水資源、防洪等綜合效益。要加快水利工程補短板,抓好中小河流防汛工作,嚴防“小水大災”。
副市長譚建國及市政府秘書長李軍參加活動。(記者高煒)